慢病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垂直领域的风口吗?

摘要: 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难以切入沉重的医疗体系,逐步放缓的增速,迫使平台型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酝酿转型;互联网医疗,是缺乏后续机会?还是该把目光转移到垂直领域呢?
慢病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垂直领域的风口吗?

7 月,医患沟通平台“杏仁医生”(即原先的“看处方”)宣布获得方源资本领投的2亿的融资。时隔一年,继丁香园、杏树林、春雨医生先后拿到几千万美金规模的 融资后,又一个估值逼近10亿人民币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公司诞生。当人们还在为资本重金投向互联网医疗领域惊叹之时,一直跑在第一梯队的几家大平台却在最近 不约而同地喊出“要转型”的口号。

比如“杏树林”CEO张遇升宣布2015的三个“全新”方向:①由过去深耕 医生用户,跨越到为患者服务,帮助医生管理患者;②通过与药企合作,全面启动商业化模式;③进军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丁香园和春雨则先后挂起了“线下诊 所”的旗号,要促进医生多点执业,解决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再引入保险产品实现支付闭环,从线上到线下尝试了一副新的“O2O牌”——虽然那些线下诊 所可能暂时连地址都尚未选好。

在互联网医疗“大象们”争相转型的背后,是其逐渐放缓的发展速度、难以寻找的那 盈利模式,以及几乎无法撼动的医疗体制难题。互联网医疗是无可置疑的重要方向,但在巨额资本注入后,投资圈内却频频摇头,甚至直认某些用户过千万的互联网 医疗平台是失败的投资案例,这到底是为啥?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太过相信“移动互联网是万能的”。在医疗方面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把用户和医生拉到一起,那么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残酷的事实却是:

1. 互联网医疗没能大范围改变医患关系,线下好医生资源依旧稀缺,线上咨询与线下诊断割裂,而异军突起融资7000万美元的“挂号网”让人看到,对现有线下就医过程带来改变而产生的势能;

2. 医生多点执业仍旧是“镜花水月”,医生对医院的依赖高于医院对医生的依赖;

3. 以咨询为主的患者数据散乱而不集中,医疗大数据难以收集并发挥作用,因而大平台们只能设计咨询的费用、挂号转诊的服务费用,却难以帮助患者和保险公司共同形成医保之外的医疗个性化支付解决方案。
 

让 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事情是,已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偏偏起舞多时的“大象们”,并没能紧紧抓住“一头”(医患关系、医生与医院关系)和“一尾”(支付)。 反倒是那些现在还没有被市场重视的垂直病种——特别是慢性病管理类的医疗平台——倒因为体量小而灵活、数据统一、有成熟服务及支付方案,或许能够迅速发展 出几家率先打通医疗几个重要环节的“小恐龙“。

垂直病种,为什么到现在为之还是这么慢?

肿 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哮喘、肾病……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报告,我国现有的确诊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3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然而另一方 面,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数据报告却显示,在TOP50000医疗应用中,慢病辅助应用只占比3%,还不足挂号、问诊等应用数量的1/10。

就 拿慢性病中的COPD(慢阻肺)来说,目前国内患病人数有2000万,仅次于高血压与糖尿病(1亿人),但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却鲜有相关网站或应用为患 者提供服务,在国内的各大安卓平台以及苹果的App Store中,以COPD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国内相关应用均不超过10款;而即便是“第一大慢病糖”尿病,即便全国1.4亿糖尿病人群,也尚未有一款糖尿 病APP注册人数超过百万,市场占有率超过1%。

增长缓慢的现实与庞大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慢病到底慢在哪儿了?

按理说,慢性病有病程长、进程相对稳定、需要定期复诊、长期自我管理的特性,对于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有长期、强烈黏性。

仔细回想,慢病之所以慢,一是因为他们中的不少项目,就像所有互联网医疗前辈一样,把互联网上医生问诊当成核心竞争力,把整合医疗服务摆在靠后的位置。而慢病恰恰因为其长期稳定的特质,问诊反而不能属于最紧迫的需求。

那什么才是慢病的核心?

基 于数据积累的医疗服务与支付——说起来谁都懂,做起来谁都会觉得困难。数据是服务的基础,支付是服务的核心,对于慢病来说,为患者提供精准的线上线下管理 服务以及支付方案可以部分替代医生甚至医院的作用,慢病项目又何须陷入与“大象们”一起争夺200人民币/活跃医生的战争中去?

慢病管理,如何才能变成互联网医疗的“小恐龙”?

之 前有提到,慢病需要长期的数据积,其数据更加集中、准确分析后可以提供更高医学建议价值。但作为慢性病管理的需求方,慢病患者本身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除了定期就诊、检查以外,还需要长期的自我监测与管理,而很多患者都不会自我管理,且依从性不好,改变他们的认知以及依从性本来就需要较多耐心。

所以慢病加速,第一个改变一定在数据收集方式和效率上。以糖尿病领域为例,较早进入市场的糖护士用互联网思维去做新型血糖仪,而如掌上糖医般的后起之秀则选择可以连接市场大部分血糖仪的中间件调取相关数据。

另一方面,围绕有效医疗数据这一核心,支付环节也会率先被垂直病种的医疗服务打通。对此,其实美国早就有成熟案例可以参考:

慢病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垂直领域的风口吗?

不难发现,在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COPD、哮喘等慢病管理垂直领域,糖尿病因患者基数大、人们认知程度高,且玩家多、有不少产品已获得资本支持,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可能被改变的垂直领域。

仍 旧以糖尿病为例,目前国内仍没有一款成熟的保险产品可以让患者解决日常监测费用、体检费用以及日常管理费用,但实际上这样的保险产品在美已经经过大概4年 的发展,有了比较完善的服务流程,在糖尿病尚未出现并发症时,每年能够为糖尿病患者节省超过25%的费用,而犹豫这些事可以有效降低(60%)并发症发生 率,为患者节省的医疗资金更为可观。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糖尿病领域还没有一家破百万用户的出现,却已经被认为是“红海”。

慢病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垂直领域的风口吗?

(国内糖尿病领域主要互联网玩家)

虽 然目前看来基本上都是帮助用户记录血糖数据、用药情况,提供在线咨询和知识教育等。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但获得用户手段不同——有些是通过医生去拉用户 (糖医生、微糖),有些是通过各种途径试图直接触及用户。比如糖护士直接通过硬件获取用户;掌上糖医通过阿里巴巴的海量数据合作,直接挖掘精准糖尿病用 户。

但也正是由于获客路径(当然这是平台真正的倾向)不同,未来这些APP在打法和速度上都会差异,有些会在大数据和支付端发力,有些会主攻医药电商方向,有些会仍以咨询、定制方案为重点。

看 起来,互联网医疗在垂直领域的爆发简直是一切就绪,只差东风。然而对于慢病领域的玩家来说,偏偏就是这股“风投”的风迟迟吹不进来——即便所谓的“红海” 糖尿病领域,除了较早获得千万以上投资的糖护士、掌上糖医、微糖以外,还没有得到TMT基金更大金额的投资注入。倒是一些大型险资、医药资本在垂直的方向 蠢蠢欲动,某知名险资投资人就曾经表示:只有他们这些拥有海量人群客户的,才懂其中(垂直病种)的价值。

慢病的风,或许真的是时候吹起来了?(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fly671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http://www.tmtpost.com/1344025.html<

  1. da shang
    donate-alipay
               donate-weixin weixinpa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