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有学校不急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学生急、家长急、政府急,大学不急!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没有一点儿的高兴劲。他们在毕业前有大半年时间,奔于各类招聘场所,不时地递上笑脸,回答问题,免不了也要受点白眼。三类学校和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简直如同被学校扔出去的次品,无人问津。

   一部分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有相当多的大学生,长期找不到工作,那就不正常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谁应该对这种现象负责。我认为,大学应该对这种现象负主要责任。

  一个企业,它的产品如果不被市场接受,最终产品会堆积在仓库,成本就无法收回,企业就要亏损甚至倒闭。唯独我们的大学,它的“产品”出来以前,已经收回了成本,这些“产品”能不能被社会接受,与它的近期利益无关。它只要把这些“产品”推出门外,就万事大吉。大学成了只赚不赔的行当。

  因为大学对它的“产品”销路不负直接的责任,是一个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产业,所以必然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盲目扩大规模。前几年掀起大专升本科,学院改大学的热潮,招生规模成倍扩大,只要招到学生,大学就有效益。二是人才质量下降。盲目扩大规模,造成教学资源紧张,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对学生就业不承担负责也容易淡化质量意识。三是只重视招揽生源,不重视社会需求。有的大学为了多招生,不管社会需求和自身力量,设计出许多新的专业方向。学生不明所里,结果不是没学到东西,就是学而无用。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学生急,家长急,政府也急,就是大学不急。某些大学的专业,社会无需求,大学不是积极补救,不鼓励不组织学生学第二专业,而是到了第三年就大办考研辅导班,学校和教师狠赚一笔辅导费。到了第四年,学生基本无心上课,学校也乐得省下经费。第七学期就放松了学生学习的管理,第八学期统统离校,明说是实习,找工作,写论文,实际上是学校将学生提前推向社会。对那些学不对路的专业,如此让学生到社会上去碰,不如学校重新组织培训。

  政府为了督促大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采取了按就业率定招生人数办法。于是有的大学就用造假的方法,提高就业率。如学生要拿就业证明才能领到毕业证和其它材料。有的学校给每个学生发几百元实习费,但也要交就业证明才能拿到。于是大学生就用各种办法开出就业证明,真的假的大学也不计较,于是就业率就上去了,招生宣传材料又给新来者描绘一个美妙的前程。

  大学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必须要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能以赚取利润为目的。有人埋怨,现在大学毕业生对母校没感情。那么,我们要反问一下,学校对他们负责了吗?

  1. da shang
    donate-alipay
               donate-weixin weixinpay

发表评论↓↓